二百五新传
本帖最后由 任之 于 2013-5-26 08:31 编辑 <br /><br />二百五新传
小丁休产假的岗位津贴被扣了,这从工资卡上就能反映出来。
可是小丁不知道所扣的一千元这个数目仅仅是在工资表上体现体现而已,也就是说这一千元现金又返回到了她所在的信息交流处,并且被她的同事们悄悄地分掉了。说悄悄分是因为没有开诚布公,起码小丁不知道。
信息交流处共五人,除了小丁,参加此项分配尚有四人。与小丁同办公室的贺师傅手里捏着钱,边走边数边嘀咕:说是一千,四个人分,四二得八,四五二十,四个二百五,一千刚好么!不对——贺师傅如是说是因为他分到了二百六十元。
平时大不咧咧的贺师傅是个大大的实诚人,只知一千元四个人分,根本就没问分的什么钱。他怕自己“恼算”,便让小丁帮着算算。而小丁也没多问,打趣说:这还用算?四个二百五相加,不多不少,刚好一吊(注)么——你是不是酒喝多了,这么简单的数儿都算不来?
其实,贺师傅不是算不来账,他压根儿就不相信别人会算错,可是自己手里分明多了十块钱;要不就是数错了——他不能装糊涂,这可是人品问题啊!想到此,贺师傅急忙去找处长退钱……
处长苦笑着说:你俩不依好,老蒋退了十元给了小佟,你退十元我收了,这下子不用再推辞了,咱们都是二百五,行了,扯平了。
(注)吊:古时钱币计量单位。一千枚钱为一吊。
<P> </P>
<P> </P>
<P> </P>
{:4_270:} :victory::victory::victory: 一门心思 发表于 2012-3-6 0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了。:handshake 二百五他爹是五百五 {:4_270:} 俩二百五等于一个半吊子,二百五和半吊子那个更讨人嫌?:dizzy: 为啥有二百五的说法? 一门心思 发表于 2012-3-12 07: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俩二百五等于一个半吊子,二百五和半吊子那个更讨人嫌?
我的理解是二百五是指脑子缺弦、小心眼;半吊子是指办事冒失。二者虽然都讨人嫌,但后者往往有憨的成分,故有时会带来快乐。
——个人的见解,不一定对,说出来大家讨论。:D
靳应禄 发表于 2012-3-12 19:51 http://www.huxianbbs.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理解是二百五是指脑子缺弦、小心眼;半吊子是指办事冒失。二者虽然都讨人嫌,但后者往往 ...
二百五有时是逞能的意思。"人越多越二百五",“二百五又来劲了” “二百五”可能的来历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
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