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护士 发表于 2012-2-5 12:16:24

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急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g2MzE1NTE2/v.swf
      心肺复苏术(以下称为CPR)已在全球普遍开展培训教育,尤其在发达国家已渗透到社区及家庭。中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是方兴未艾。所以,培训教育成为全球关注问题。
      因外伤、疾病、中毒、溺水和电击等意外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时,在无专业医疗急救设备的情况下,须对患者进行紧急心肺复苏,以促进心脏、呼吸功能恢复,避免脑损伤,挽救生命。数据表明,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高低与心肺复苏实施的时间早晚密切相关,时间就是生命!在一个健全的急救呼叫系统下,最早到场者能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为25%,否则只有5%。在现场每延长1分钟行心肺复苏,死亡率就上升3%。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循环呼吸即告终止。脑细胞由于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循环停止后4-6分钟即发生严重损害,以至不可能恢复。心跳停止8分钟后,脑组织基本死亡。显而易见,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是致关重要的!心肺复苏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依据
  心跳呼吸骤停极其关键,患者只有经准确的判断后,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纠正体位、开放气道、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判断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当目击者如非医务人员,患者没有呼吸、不咳嗽、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眨眼或肢体移动等),即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并立即开始CPR。
      二、现场抢救步骤
      1.通畅呼吸道:用3-5秒钟的时间,先将病者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抢救者一手使患者头后仰,另一手把患者下颏向前提起或使颈抬升、舌根上移而不影响呼吸道通畅,并用手或器具去除口腔内的异物。如果异物在气管内,则可用腹部按压法,即使患者仰卧,抢救者一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上腹部剑突下方,另一手重叠在前一手掌背上,双手用力向胸部方向推压,使腹压剧增,把气管内异物压迫出。
      2.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患者仰卧于硬地或硬床板上,抢救者一手使患者头后仰、口张开,另一手拇指和食指紧捏患者鼻孔,抢救者深吸气后对患者口内猛吹气至患者胸部抬起;随后开放鼻孔,使患者被动呼气,这时可见胸部回缩。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0至12次,每次2秒钟以上,保证胸部抬起。
      3.胸外心脏按压:患者仰卧在硬地或硬床板上,双腿稍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抢救者位于患者一侧(通常在右侧),把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手掌与患者胸骨纵轴一致),另一手掌根部重叠于该掌背,双肘关节伸直,借助双上肢和自身体重垂直下压,使患者胸骨下沉约4至5厘米,然后迅速放松,使胸骨弹起(这时抢救者手掌要始终轻贴患者胸壁),如此反复。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

      抢救注意事项
      一、发现危重伤病患者,立即救护的同时应及时向专业急救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 拔打急救电话如120后立即开始CPR。对溺水、严重创伤、中毒应先CPR一分钟后再电话呼救,并由医生在电话里提供初步的救治指导。如果有多人在场,启动EMSS与CPR应同时进行。
      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交替进行。不管单人或双人复苏,按压:呼吸之比均为30:2。即按压心脏30次,吹气2次。
      三、保障安全。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如对触电者急救,必须断绝电源,然后才能采取救护等措施以保障安全。要清楚明了自己救护能力的极限,在不能消除潜在危险因素时,应尽量确保伤病者与自身的距离,安全救护。在现场要保持镇定,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判断,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四、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指标:出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如能测到血压和发现散大的瞳孔缩小、紫绀消失、皮肤转红,则表明大脑血流灌注已经建立。心跳呼吸骤停恢复后的处理:抢救者要尽快向附近医院求援,或火速将患者送往有条件的医院继续抢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