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品牌 带着草堂一起飞
2010年12月21日,地处秦岭北麓的户县草堂镇彩旗飞舞、锣鼓喧天,包括宝德自动化、坚瑞消防、西元电子、华晶电子等十一家企业集中签约和开工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工的11个项目总投资17亿元,预计产值48亿元,涵盖了电力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现代服务业等行业。这是继比亚迪汽车、企业加速器、海航置业开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项目集中开工。是什么促使这些企业到远离西安城区的户县扎堆投资?是什么魔力使这些昏睡百年的穷乡僻壤成为一块投资的热土?原来,西安高新区在这里建立草堂科技产业基地,虽然户县草堂镇离西安高新区还有三十公里,但仅仅一个高新的品牌,就使各地的投资商纷至沓来。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当地农民高兴地说我们这里也是高新区啦。他们相信,有了高新区的品牌,脱贫致富的日子指日可待。根据规划,草堂基地占地20平方公里,分为南区和北区,是高新区与户县的合作共建区,是高新区“总部+基地”合作发展模式的重要功能区域,与高新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是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累计引进项目22个,开工15家,总投资82亿元,预计产值300亿。
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只是高新区“两带四区七园”中的一个板块,是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拓展空间、完善功能、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必将对促进户县产业结构升级,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为西安城郊区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城市化建设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有些人眼里,全国各地的高新区的发展都是依靠卖地而起家的土地经济,但在西安高新区,随着一、二期项目的完工,高新区内已经没有多少土地空间了,近些年,高新区是在没有扩大土地面积的基础上,连续多年保持年均30%以上的经济增速,其中招商引进的新项目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10个百分点。但是,随着产业扩张和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土地瓶颈制约已日益成为发展中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严重制约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为此,高新区推进区域合作,实现辐射带动,以高新区的品牌影响与服务理念,与高新以外的行政区县或其他开发区加强合作,带着周边土地一起飞。
有人戏言,高新区是一块金字招牌,再偏的土地,只要有了高新区的参与,就能火起来。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只是高新区推进区域合作的一个案例。近来,高新区加强与沣渭新区的互动合作,围绕两区的发展定位,在项目、人才、招商、资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双赢;高新区加强与行政区县的合作,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共建水平,加快推进软件新城、创业新城、木塔、鱼化、长安通讯产业园、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实现共赢发展;高新区加强与省内外各区域的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开发区的交流,拓展合作空间。加强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陕南中药材生产基地等地的产业合作,辐射扩散生产要素。此外,高新区还按照“总部+基地”和“两头在外”的模式,与关天经济区内的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推动跨区域协作配套。积极发挥体制政策和管理运营优势,与杨凌、宝鸡、渭南、安康等省内其他开发区开展战略合作,实行干部互派、信息共享、招商互动、产业联通,促进这些开发区加快发展。
同样的土地,植入西安高新的品牌,就能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这主要得益于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精神,从成立之日起,高新区就在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构建企业成长、人才发展的社会文化支撑系统,打造园区创新创业文化的软实力。
高新区在每个园区都注重培育园区文化,弘扬崇尚科学、诚信守法、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精神,塑造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追求卓越的高新区人形象,提升企业公民意识,营造“创新、诚信、开放、高效”的园区文化。而高新区又以辉煌的业绩推广了区域品牌,推广和扩大“西安高新”的品牌形象,扩大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年是高新区成立二十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西安高新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按照“两带四区七园(基地)”的战略布局,以四大产业和八大集群为重点,集中力量发展研发和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构筑具有创新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要求,发挥自身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将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带动力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现代科技产业新城。
过去的成就已成历史,崭新的征程再次启动,面对“十二五”规划绘就的美好蓝图,西安高新区将带着希望一起飞。
作者:刘冰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