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夜话 发表于 2021-4-4 23:39:28

惠安老街

昨夜回老家,看到古老的工人文化宫广场人潮络绎,翩翩起舞,灯火阑珊,不禁对这熟悉的陌生地方别有滋味在心头。
惠安化工厂是1954年苏联援建,工人文化宫及十几个街坊都是苏格兰风格。
惠安与老家之间横亘着一条深深的东西向人工开挖的防洪渠,东接潭峪河,西临皂峪河,行洪泄洪都很方便。早先渠岸还有战备路,现在仅存可容一人通过的默默小路。
苏联援建的惠安,规划范围很大,为亚洲最大的军工厂。东接长安祥峪的关山机械厂,南至秦岭深山,所有的村庄都在迁徙之列。因中苏关系交恶,援建中断,老家得以保全。
小时候每逢白雪皑皑的冬季,苏式建筑的尖塔般的屋脊上,高耸的烟囱冒着洁白的热气。厂区外街道街道两旁罗列着整齐的法桐,金黄厚重的落叶映着晶莹洁白的积雪,踩在上面咯吱作响。工人文化宫广场,在白雪掩映下,宛如莫斯科红场。高耸的照壁,接天的塔房,林立的法桐,矗立的烟囱,把人们带进遥远的异国风情。仿佛进入了冰雕玉刻的北极,晶莹剔透的雪原。老车站仿佛是白桦林中的哨所,莽莽雪域里温暖的补给站。街道里星罗棋布的大商店,二商店…,热闹的汽车站,繁华的农贸市场,喘着白气的暖气管,不时出没的巡警,赶趟的山民,结群的小伙伴,那时能到街道,都要兴奋好几天…,神秘的小镇,现代的文明,古老的交汇。
于今徒剩记忆,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一切那么遥远,又仿佛还在眼前。

天和四堡 发表于 2021-4-5 07:51:14

这里的苏式建筑应为“苏联建筑风格”。

鱼乐圈的圈 发表于 2021-4-5 14:07:14

{:7_875:}

靳应禄 发表于 2021-4-6 11:22:03

            列举几个数字看惠安:
      客观地讲,惠安厂无论从规模、技术、机构以及文化,还是人员的素质等皆称得上一流。          军品不必说,军民两用方面,惠安曾是国家精制棉、硝化棉、羧甲基纤维素、丁醇总溶剂的生产基地。       惠安有制定行业标准的中心理化室等。             惠安研制出用于航天的被称作独生子的“固体推进剂”更是功高至伟,钱学森同志就此来惠安住了14天,其对此项科研成果的评价是“为我国固体火箭的发展、提前,争取了两到三年时间”。
                换个角度看惠安:
      惠安首任厂长、党委书记是由中央政治局任命的;
      惠安厂级领导中,其中的党委书记赵希敏同志曾是国家主席华国锋同志的上级;厂长陈化争同志是少将军衔;河北省公安厅厅长调到惠安担任保卫副厂长;      因为工厂生产的需要,国家由西安三民村往惠安修了一条设有编组站的专线铁路;惠安厂自有火车头4辆,其中内燃机车1辆;       为了满足生产用能的需要,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的“陕西省热电厂(后更名为户县热电厂)”落户于惠安厂西门外;      为了抗洪,国家调集了关中和陕南14个县12900名民工,历时1年零7个月,修建了45.78公里长的“防洪沟(即民间称谓的新河,实际并没有命名,惠安的资料上一直标注的是防洪沟)——正是由于修建防洪沟,在途经的大王镇兆伦村发现了世界最大、最早的钟官铸币遗址;   
   惠安人自力更生,修建了具有北京颐和园、临潼华清池和凤翔西湖风格的环保工程使之成为户县一处靓丽景观而且一度成为西安西线最值得一游的景点“惠安湖”;   闻名遐迩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惠安职校发展而来:      应当说,由于是重点企业,惠安厂集中了一大批管理和科技精英 ,文化方面亦名冠地区譬如男、女篮球、管弦乐队、秦腔团、京剧团、豫剧团、舞蹈队等,值得一提的是贾平凹、陈忠实到惠安座谈后陈忠实感慨地说”没想到西安郊区有这么好的企业“。





乾坤 发表于 2021-4-6 21:44:45

美好的回忆{:7_883:}{:7_883:}{:7_8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惠安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