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夜话 发表于 2021-1-10 08:37:25

雪漫皂峪河

再也没有了大雪天,铺天盖地的感觉。而今的冬天,只是偶尔臆造发布一些寒潮降温的预警,告诉人们这个季节是冬季。就像惊蛰未闻雷,击几声鼓替天地宣威。
山村民风淳朴,天地也纯朴,寒潮说来就来。昨夜窸窸窣窣的听窗外飘起了雪花,早晨只见花草丛里半枯半白,南山已经银装素裹,玉临九华峰顶。按捺不住对盈盈冰雪的憧憬,于是穿上登山靴出发了。
沿皂峪入谷,寒气依旧袭人。从皂峪河畔过站马村,少时已经进入无人居住的空山。山路虽还平坦,但是经过冰雪的洗礼,车轮已经开始左右滑行,于是在稍微空旷的山脚下弃车步行。路面已经被冰雪全覆盖,白茫茫一片,唯有山顶突兀的岩石下,深邃的涵洞口还是乌蒙蒙的,黑白分明。忽而听到呜咽泉鸣,寻声而去,河谷里还有暗泉涌动,破冰而来,喷薄而出,河道里冲击出一泓清潭,在寒冷的斜谷孕育出生命的活力。水往低处流,这里山高水高,都是无需动力的自流泉,少了人工参与,因此就成了养在深宫人未识。路遇两位山民,他们正出山,不知是早起为了赏雪还是出山采购物资,以防大雪封山。其实山民已经移民搬迁到了山外,山里居住的不是隐者,就是个别不舍离开老宅的山民。山民的先祖其实都是来自远省的达官显贵,为了躲避战乱或仇害,流离至此,所以他们都有远省本家。从此深居简出,不问世事,过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领谛雪压冬云、草堂春水、月出惊鸟的山野情趣,一辈又一辈至今。从山顶洞人的出山,到现代人的入山,人们渐渐发现,其实山就是孕育生命的源泉,养育生命的资源,护佑生命的根源。沿着雪地他们出山的脚印往里走,两山夹峙,雪域茫茫,层恋叠嶂的山体也使得落雪呈现出梯田状,层次递进收缩。黑的是沟壑,白的是曲径,矗立的是山峦,挺立的是玉树,蛰伏的是蒿蕤。断崖蜡笔独立,雪峰绵延不绝,银花风雕玉塑,如冰雕,似雾凇,蔚为壮观。旷远处天地一笼统,只剩下白茫茫一片。斜谷低处,河床和河流齐头并进,不分伯仲,黑白泾渭分明。林海深处,银河对岸,隐隐飞桥隔野烟,雪矶西畔少渔船,几间白屋与松林融为一体,一座吊桥将两岸相连。逾桥而过,窄窄的门楼上书:菩萨洞。原来是一处隐寺禅院,忽有一寺犬狂吠,无奈只能退回桥岸,沿东岸继行。
雪路开始盘旋陡峭,积雪已经没过脚面,真正见识到一步一个脚印。以雪的厚度分,浅山的雪为铺,这里的雪为盖。初入山的玉树如骨感寒梅,此处的已经成为厚厚的雪绒树。凭着足感,雪下是乱石,走过这段乱石路,转过两个弯,两面笔挺的混凝土墙面映入眼帘,墙体足足有两米厚,高大伟岸。拱形隧道穿山而入,洞口已经上锁,洞门里吐出丝丝热气,融化了附近的寒冰,让人感觉到忽如一夜春风来。据说这里原来是西成高铁的出渣口,现在是应急分流口,估计由此应该能够直达数公里外的西城高铁隧道,不知南山深谷里蕴藏了多少这样的秘密盘丝洞。由隧道东过皂峪河上的铁桥,盘旋可上九华山。因积雪更加深厚,雪下石槽暗坑多,路况不明,遂返。
下山途中,一阵山风吹来,山顶和林海的积雪由高处纷纷落下,犹如雪崩,飞花溅玉,纷纷扬扬,整片的雪飘落下来,砸在树枝上,偶尔就听到枯枝的断裂声。雪借风势,飘扬的很远,越远越稀,消失于无形。飘落脸上,丝丝凉凉,雨雪被称为无根水,此时应称为无根寒。晶莹透彻,寒而不虐,纯朴的如同这里的山民。

零零碎碎 发表于 2021-1-10 13:14:23

{:7_87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雪漫皂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