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夜话 发表于 2020-9-7 01:30:39

万花山游记

庚子年八月十八日,与一群陌生的群友约定爬太平峪万花山。
平时不甚运动,岁初因疫情宅居月余,上周体检结果显示体能明显下降,一直引以为荣的正常血压也逼近疑是高血压,尚存的唯有生命体征。为苟延残喘,于是买了健身器材,也加入了户外运动。本次为群体户外的第一次,心里惴惴不安。
早晨起了大早,换上儿子的武警迷彩制服和陆战靴,背上了背包,搁置下登山杖,意气风发的向约定乘车地点出发。难得早起,行程中目睹了晨旭从地平线缓缓上升,从残日、半日至圆日的喷薄过程。二商店门口已经有三人,看装束,搭讪后知是同道中人。天气晴和,车辆依时向万花山麓—老碗沟进发。
几次急坡陡弯,司机师傅娴熟的技术有惊无险。行至路穷处,终于背上行装沿着山间阡陌开始攀登。领队是一个漂亮的红衣美女,开朗活波,精力充沛,手里拿着一束红丝带,不时前后招呼同行。
山路缓缓蜿蜒而上,同行中我算中年,有两个年轻的小美女,还有六十多岁的老人。年轻的精力充沛,年长的老当益壮,同龄的活力四射,走在这群社会团体中,我这个官方代表队明显处于劣势。
沿途野生猕猴桃,板栗,五味子,核桃,青枣,柿子,山茱萸等野果纷呈,从同行中增长了很多野外求生知识。第一次知道我还不能称之为“驴”,去大寺途中有一面坡叫“练驴坡”,顾名思义山高坡陡,而且路途奇长,对耐力和冲力都是极大考验,很多人望坡行止。果有不到长城非好汉者,勇力攀上练驴坡,在上面的坐驴台少坐片刻,就是盖上了合格证,相当于初入驴道,方可称之为“驴”。领队手里的红丝带开始以为是祈福用的迷信用品,后来看到她沿途转弯或者歧路处系在树上,她告诉我那是路标,给不熟悉道路的人指示方向的。这条路她来过几次了,实地测量往返15公里。途中散落的土房尚存,木门上锁,门外有引泉的竹管,院落有主人采摘的成堆青核桃,来往客人可以自由品尝。毛石累成的地畔里有大葱、辣椒、生姜、魔芋等各色蔬菜,旁边的一户人家利用自然环境,开办了农家乐,玉米搅团,洋芋糍粑,野菜浆水,土蜜,土鸡,…,我们约好下山来集体品尝。
坡势越来越陡峭,我开始气喘吁吁,打开背包,取出毛巾挂在脖子,以备方便擦汗。灌了一瓶啤酒,一为补充水分,二为减轻负担,三为恢复体力。腿也开始不听使唤,尤其右腿膝盖开始使不上劲,体检时做了CT,骨密度测试等,具体是缺钙,骨密度减少,滑膜炎,亦或是半月板损伤,概无定论,公说婆说皆有理。据说如果要对症,还要进一步检查,恐怕要分析到纳米系列了。还是靠自己运动恢复吧,现在的教授专家真不敢恭维,古时尚可悬丝诊脉,现在的仪器都能把人透视,然病始终不得治,是道低还是魔高了。从领队口里得知,开始那段路叫溜腿,现在叫拔高,难怪开始狼狈不堪了。在过于陡峭处已经系好了攀登绳,以供如我这样的弱驴助力。真后悔没有带登山杖,不然还可以助我一腿之力。从美女领队处得知“跑团”,原以为“跑团”就是在塑胶跑道跑步,其实他们是跑山。我半信半疑,于是她现场演示了。在我们需要借助绳索攀缘的长长陡坡,她一口气轻松的跑了上来,而且气不粗喘,轻松自如。我这次是彻底绝望了,巾帼不让须眉,有过之无不及。
跌跌撞撞到了一座寺庙,横书“橡山寺”。寺前千年古松,虬龙横枝,茂密苍翠。古松一侧枝干不知是风袭还是雷击,已经折塌,半臂入土,依然生机勃勃,倔强顽强的立根破崖。和几人合围粗的主干相比,它更像一只手臂。隐居此处,苍松如菩提,乱云飞渡仍从容。左边是万丈绝壁,一块巨石横卧,站立上面寒风越越,衣袂飘飘,两股战战,不敢俯视。听院内小师傅讲,此石上遗存王母娘娘骑马登天时的蹄印,还有赤脚大仙的两只脚印。因赤脚大仙一脚踩在圭峰山,一脚踏在万花山,最后一脚踏入紫阁峰而去,因此留足印于此,此石又名“一脚踩三岳”。圭峰山由此观之,山顶就是一个端坐的沙弥。一一验证,栩栩如生。过石盘洞,就到了寺的后面,依平台远眺,天下美景,尽聚于此。接天松海无穷碧,映日苍穹无限蓝,风起云涌,海市蜃楼,宠辱不惊。小师傅破例让我们缘梯入藏经阁,藏经阁为一条石砌成的不足三个平方的石洞,头顶是石质莲花宝座。里面是高僧悟经闭关修行的场所,有两位法师的照片,经橱里藏有“大藏经”41部。
原以为至此功德圆满了,哪知才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于是稍事休整,砥砺前行。继越龙脊岭,坡势愈陡,几乎都是在老林间兀石上凿壁,不时需借助攀登索了。眼看已经渐渐落伍,实在体力难支,疲于应付尚且不能。于是减慢脚步,渐行渐远。浑浑噩噩的一直前行,帽子已经湿透,帽檐的汗水已经开始流淌。一口气暴饮完一瓶水,完全就是为了减轻负重。美女领队要替我背包,我不好意思,怎么也不能辱没了这身武警行装。精疲力尽时,终于坚持到了天梯处。天梯又名神仙路,其实就是在几乎90度的巨石上凿壁开岩,装了铁索,垂直起降。唐朝时为了太宗皇帝来此风花雪月,特制的索道。美女领队规划了两条线路,一条是现在开通的斜道,路程长,但是安全省力;一条是缘梯而上。为了不逊唐宗风骚,我决意缘梯而上。队友之间拉开了距离,每人间隔三米,恰好上面人踩在下面人头顶一样。我本来恐高,不敢斜视、仰视、俯视,惟敢直视眼前的一块石梯。于是在队友前后夹击下,我也魂飞魄散的登上了绝顶。此时方觉大地在我脚下,万花尽入眼底,行云如水,手可摘星。
过娘娘庙悬梯,脚下是万丈悬崖。山顶一千斤巨型铁钟,锈迹斑斑,内容清晰可辨,上书“皇帝万岁,国泰民安”等字样,为唐时太宗在此修风月楼所注。风月楼现存四五间石房,有一家三口在此居住,据说是修行。风月楼上书“风月楼”,上联“北瞻帝阙三千里”,下联“南望圣塘百二区”。此处应为云际寺遗址,相传橡山寺为云际寺的下院。此处为万花山绝顶,晓行先见红日起,晚步独披淡秋风,天高可与仙人语,浮云卷舒心不惊。
上山容易下山难,美女领队还沿途捡了很多垃圾提下山,真让须眉汗颜。全程无偿服务,热心热肠,久居官场的我不可思议。看惯了上下反目,看惯了同僚操戈,看惯了尔虞我诈,没想到真情在民间,美景在民间,高手在民间。看来真该自我修行了,独树千山鹤叶鬈,藏经阁洞悟遗篇。今宵踏步松林下,风月楼中学坐禅。

缘分80 发表于 2020-9-7 07:41:54

{:7_882:}{:7_882:}

阵风 发表于 2020-9-7 08:22:21

走了多少步?

南山夜话 发表于 2020-9-8 21:06:27

阵风 发表于 2020-9-7 08:22
走了多少步?

32000步

乾坤 发表于 2020-9-8 21:12:41

{:7_883:}{:7_883:}{:7_883:}

老左 发表于 2020-9-8 21:18:05

{:7_882:}{:7_882:}

观沧海 发表于 2020-9-21 09:35:05

{:7_883:}{:7_875:}

靳应禄 发表于 2020-9-22 06:03:47

分享了。{:7_888:}{:7_88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花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