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粽叶飘香。。。
“谁要雄黄香药。。。”?当巷子的那头传来这悠长,带着一丝颤音的货郎的声音的时候,村里大姑娘小媳妇和娃娃们便会从家里出来,叽叽喳喳的围上来。挑拣五彩丝线,雄黄、香药。。。这时候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又要有粽子吃了。http://img4.myhsw.cn/2020-07-05/EZmCZ1hAxCDCa0N1.jpg?141http://img4.myhsw.cn/2020-07-05/uAqeLTrPd8txlYb3.jpg?41随着夏风在山边上盘旋,白杨树的叶子哗哗作响,知了扯着嗓子欢歌的时候,河边的雨子叶(芦苇)也日渐肥大起来。有时在涝河边,有时也不得不跑到更远的渭河边上芦苇园里去打粽子叶。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提着马头笼子,在芦苇园里钻来钻去。运气好的时候还会找到鱼乃,剥开绿皮,饱满、洁白。填进嘴里轻齿一扣,满嘴的汁液,满嘴的香甜。甚至捡到野鸭蛋 ,更是算得上珍贵了,小心翼翼放在帽子壳塄里,端回家去。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被芦苇叶把脸刷的又红又痒,汗水流过,又蛰又疼。不过这一切都因为粽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还是会开心的在又疼又痒中完成任务,采摘满满一笼子的粽叶。毕竟在那些年月,所有的节日早都开始算计着日子了,所有的盼望和算计的核心都是围绕有好东西吃。吃是哪些年代永恒的主题。想到有粽子吃,这些痛啊,痒啊都不是问题,成了无关痛痒的小事。剩下的只有满满的期待和因此而要飞起来的开心。回过头来,似乎看到了那个左手小心翼翼捧着帽子,右臂弯里挎着马头笼子,身体因负重而向左弯曲,满头大汗但满脸兴奋走在回家路上的我。
记得往往是在午后,四五点的样子。老妈会把我们打回来的粽叶,放在锅里煮一段时间,大概二三十分钟吧。随着锅的加热,粽叶的香气就四下里弥漫开来。这时我的任务就是手持一把大扫帚,把院子的角角落落打扫的干干净净,再洒上一层水,随着清水没入地面,清风一吹,舒爽惬意。日头偏西,漫天彩霞,煮好的粽叶差不多也凉了,我们连铁锅一起抬下来放在院里的那颗大梧桐树下。旁边盆上放着蒸馍用的净篦。另一大盆是早就泡在水里的糯米、红豆,和飘在水上一层的大红枣,煞是好看,很是诱人。
这个时候院子里也就热闹起来了,我妈请来帮忙的对门四婆,三婶到了,左邻右舍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小朋友也来了。一时间有说有笑,有跑有闹,整个院子便欢腾起来。大人们围坐在锅边盆边,分工协作。有点把锅里粽子叶先整理起来。往往是三张一拼两层叠为一份,捏住叶梗的部位再摁入煮过粽子叶的水中,从中慢慢拉起来,随着粽叶出水和水顺着叶梢的滑落,这一份粽叶就变得平整滑溜了,也算是整理好了。然后就放在净篦上,下一份十字交叉,最后会看到整齐漂亮的粽叶以及叶梢上剔透的一串串水珠一直在闪耀着,映着晚霞如珍珠洒落,熠熠生辉。当然也有人就包着粽子。用准备好的粽叶先卷一个圆筒,底部少许泡好的糯米,接着两颗红枣,一小把泡好的红豆,最后再覆盖一层糯米。裹成三角形的样子用煮好的蒲草丝捆绑成型。看着她们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一个个三角形的粽子很快的包好。我也试图包一只,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勉勉强强裹在一起没有形状的丑八怪。随后就在米盆水里捏了几颗枣跑去和小朋友一起嬉闹去了。但依然舍不得走远,因为心里还是惦着粽子。虽然明知当时不能吃,在跟前围着,闻着粽叶的味道,看着粽子一个个包好心里还是很踏实的,心生欢喜的。。。
那时候我们从老师和课本里知道了过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妈常常会一边整理着粽子叶,一边讲着关于粽子的故事。印象中妈妈说的是粽子和光武帝刘秀的故事。说的是光武帝刘秀十二走南阳,刘秀十二夺父志。说他从小就有雄心大志。反抗王莽篡位并夺回大汉江山的故事。说他曾经为了躲避王莽的追杀,藏身于芦苇荡中,用牙咬着芦苇叶子,以防止发出声来而被发现。后来就在芦苇叶子上面留下了清晰的牙印。当时我仔细查看很多只芦苇叶,一一印证,的的确确每只芦苇叶上面似有像牙印的痕迹。只是哪些牙印是横着的,也不知道当时光武帝刘秀是怎么咬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夕阳中,梧桐树叶婆娑,凉风当面,老妈红光满面的样子依然真实,都能感受到的真真切切,似在昨天。
晚饭都顾不上吃,要空出肚子留着吃粽子。终于晚饭后,粽子下锅,看着几乎满满一大锅的粽子放好,盖上锅盖,妈妈开始烧火。我则在激动和兴奋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起先在灶火里添柴;接着在锅边用手扇着让香气涌向鼻子,不时掀起锅盖上的笼屉布;再就是上炕爬在窑窝儿,把头伸出来任由热气腾腾而上。。。那个时候感觉时间似乎是停止了,一遍又一遍地问妈妈,快熟了吧?熟了吧?怎么还不熟?最后终于抵挡不住瞌睡的进攻,在上下眼皮打架,在拼命挣扎中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等早上醒来,炕边上小碗里早就放着两只剥好的粽子,顾不上洗脸,便狼吞虎咽给消灭了。想起来还是那么的痛快,那么的爽,口里流口水了。。。
记忆中端午节和我们关中看忙罢习俗基本上是同一时间。关中地区素有“麦稍黄,女看娘”和“场上缷钵枷,娘看小冤家”。看忙罢指的就后者。洗去三夏大忙的一身灰尘,抖落前一段的辛苦和劳累,空了,闲了,便惦念起自己的女儿来。这忙天女儿怎么样了?小外孙怎么样了?记得这时候老妈会把面採的硬硬的,加好多鸡蛋,加盐和五香调料。然后发面烙香酥可口的呼伦馍。就是用剪刀、筷子梳子等工具做很多漂亮造型的馍,多为喜鹊、老虎、以及各种花的样式。有喜事连连,虎虎生威,寓意美好。呼伦馍连同粽子,还有送给外孙裹兜。旧时的孩子夏天睡觉,都穿裹兜的,凉快方便还护肚子不受凉。裹兜是往往还会用七彩丝线,绣上蜈蚣,蛇,蝎,壁虎,癞蛤蟆五毒图案,有的还在夹层填充香药雄黄,不仅辟邪,防蚊虫叮咬,保佑外孙平平安安。
看,端午节前后我们关中乡村的小路上,穿着艳丽,提着竹编提盒笼子,走动的人群,呈现的是怎样的一副令人怀念而美好的画面。
怀念古朴快乐的生活。想吃粽子了! 家乡的味道看似简单,但是有亲情,乡情在里面,时时萦绕在心间。 草堂佚夫 发表于 2020-7-8 11:35
怀念古朴快乐的生活。想吃粽子了!
谢谢
旧时的回忆,总是那么美好,让人久不能忘。感谢美文分享{:7_884:}{:7_884:}{:7_884:} 雨后彩虹sj 发表于 2020-7-19 05:21
旧时的回忆,总是那么美好,让人久不能忘。感谢美文分享 ...
{:7_875:}{:7_875:}{:7_87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