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我唱 北风
北风北风吹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
有情有义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
怎能犹豫慢腾腾?事态紧急祸将降。
北风吹来刺骨寒,雪花飘飘飞满天。
有情有义好朋友,携起手来归桃源。
怎能犹豫慢腾腾?事态紧急莫迟延。
天下狐狸都红尾,天下乌鸦一般黑。
有情有义好朋友,携手同车结成队。
怎能犹豫慢腾腾?事态紧急快相随。
【原典】《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注释】
(1)雨(yù)雪:下雪,雪作动词。雱(pánɡ旁):雪盛的样子。
(2)惠:爱。
(3)虚、邪:通舒、徐,均为从容缓慢的意思。
(4)亟:急。只且(jū):语尾助词。
(5)喈:通湝(jiē),寒凉。
(6)霏:即霏霏,相当于纷纷。
【沧海诗评】
这是一首反映国人逃亡的诗,描写了在国家危乱之际人们纷纷出逃的情景。读这首诗,耳畔仿佛响起了《雪山飞狐》主题曲《雪中情》的歌声:“寒风萧萧,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眼前仿佛出现了主人公苗人凤和女儿苗若兰在大雪中携手奔波的身影。
卫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的封国,是屏蕃周王室的重要支柱。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成为诸侯首领之一。可是,从庄公(武公子)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卫国就没出过几个好国君,简直是蚂蚁穿豆腐——没法提。先是文弱的卫桓公(庄公子)被好兵的弟弟州吁攻杀,史称州吁之乱。接着州吁被大义灭亲的石碏用计杀死(连同石碏的儿子),卫宣公被立为国君。卫宣公对上私通父亲的的小妾夷姜,对下强娶太子的新娘宣姜,后来又听信谗言杀害了两个优秀的儿子太子伋和公子寿,成为臭名昭著的昏君。卫宣公死后,公子朔即位,这就是卫惠公。因为他是害死两位贤公子的头号帮凶,所以,卫国人对他极其反感,并起兵将他赶出卫国,靠着舅家齐国的帮助,他才重新回国。卫惠公死后,卫懿公即位。懿公喜好养鹤,甚至让鹤乘轩、做官,国人大为不平,结果,狄人入侵,国破人亡,卫国只剩下难民730人。《北风》应该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诗作。
《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宋代朱熹《诗集传》说:“言北风雨雪,以比国家危乱将至,而气象愁惨也。故欲与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且曰:是尚可以宽徐乎?彼其祸乱之迫已甚,而去不可不速矣!”所言极当。
此诗开篇即大肆渲染背景:吹的是凉飕飕的北风,飘的是纷纷扬扬的雪。这既是实时描述,也是国家危乱之象。面对危如累卵的形势,众人不顾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呼朋引伴,急惶惶四处奔逃,一片凄惨景象。从“携手同行”,到“携手同归”,再到“携手同车”,可以看出,逃亡者中,既有平民百姓,也有乘车的贵族。每章最后的“其虚其邪?既亟只且”,显然是在互相告诫:不要犹豫,不敢缓慢,赶紧跑吧,越快越好!逃亡者内心的焦灼,跃然纸上。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比喻形象,危乱如冰雪愁云;章节紧凑,气氛如急弦骤雨。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坏,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将北风和雪花衔接在一起,营造出一中苍凉悲慨的境界,始自《诗经•北风》,流风所及,余响不绝。南朝鲍照《代北风凉行》诗曰:“北风凉,雨雪雱,京洛女儿多严妆。”李白《北风行》诗曰:“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高适《别董大》诗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水浒传》第十回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歌剧《白毛女》开头唱到:“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费玉清《一剪梅》中唱到:“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北风》一诗构建的风雪世界,响彻千年。
云溪 发表于 2020-3-14 15:29
美女到访,蓬荜生辉!{:7_875:} {:7_884:}{:7_884:}{:7_875:}{:7_875:} {:7_884:}{:7_884:}{:7_884:} 先生注释后,古老的文字也生动活泼起来了{:7_883:}{:7_883:}{:7_883:} {:7_875:} 《北风》一诗构建的风雪世界,响彻千年。{:7_875:}
——景无垠,情无限。{:7_888:} {:7_884:}{:7_884:}{:7_884:} 寒冬腊月天虽冷,难挡瘟神来逞凶。
有情有义好朋友,连夜逃命莫缓行。 桃李无言 发表于 2020-3-14 10:08
{:7_890:}{:7_875:} 童心未泯 发表于 2020-3-14 10:21
{:7_890:}{:7_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