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哉风 发表于 2020-3-7 16:52:25

乾坤 发表于 2020-3-7 14:36
知音

莫叹知音少,埋头自耕耘!

天和四堡 发表于 2020-3-7 19:50:06

高山流水遇知音

观沧海 发表于 2020-3-7 22:31:28

古有文人相轻,此乃恶习。今见文人互赏,实为佳话!

草堂佚夫 发表于 2020-3-7 23:39:00

仁兄台鉴;
       我是这样看的:写法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但对于诗坛哪些行家里手来说,也的确是轻车熟路而运用自如,这是多年历练的必然结果,看似随意的吟赋,也有大家风范。作者倒也没有去在意这些,但作品早已具备各种体式的特点。从学步与欣赏的角度,我们更想知道大家前辈之作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所谓“说者无意,听着有心”也。诗歌确有情感、意境、技巧之说。由高考角度讲,一是写作,二是欣赏。所以老师自会交给学生欣赏之法(有相当仔细的分类),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底蕴变大深厚起来了,所谓“不会作诗也能吟”了。到写作时,也就不管什么技巧了。这是熏陶之结果,但也有聪慧天赋者,就是不管情感技巧之类,作品也耐读的很呢。我认为这都是自己对生活体验、读书甚多的结果,多多少少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有人研究红楼梦,还有靠研究这生存的。就靠研究红学吃饭发家呢。陈忠实的作品研究也有很多成果。最后连他本人都意想不到,还有那么多深厚的历史与文学价值。写作与鉴赏相互依存,共同提高。历史的看,正是文学艺术的不断研究鉴赏,推动了文学的繁荣。文化的发展,
      你写的东西,也是耐看得很呢。“柳丝空自绿,桃花寂寞红。” 与杜甫的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简直是同出一门。二者都有借景抒情、衬托之笔。你是感叹疫情肆虐,体恤乡党。老杜在自嘲呢,碧草好看没错,谁欣赏呢,黄鹂音好没错,谁听呢?万千惆怅涌心头了。杜甫写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技巧之说。但我们欣赏中更能看到老杜情感深沉中的个中滋味(老杜的平仄用的很准确的)。
      啥时回来,再好好谝。谢谢你,注意身体,顺祝退休快乐!写诗绝对是养生一法。

快哉风 发表于 2020-3-8 09:01:57

草堂佚夫 发表于 2020-3-7 23:39
仁兄台鉴;
       我是这样看的:写法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但对于诗坛哪些行家里手来说,也的确是轻车熟路而 ...

乡党妙解高论,颇以为然。老杜蜀相这首诗,我一直很喜欢,最能触动人的还是最后两句,掩卷沉思,思绪无穷,扼腕叹息。古体诗近体诗的写作。,我主要还是照猫画虎,凭自己的感觉走,对于有些规矩,把握的并不那么好。律诗太难,我一般也很少写。框框太严格了,你不遵守吧,写出来不像。你遵守的好了,往往又很难表达你的意思。所以这个很矛盾。
希望将来我们多切磋,多交流,多沟通。大家在这里面找出一点乐趣来。找出一点情绪的释放和心灵的抚慰。
顺祝安好!

快哉风 发表于 2020-3-8 09:03:26

天和四堡 发表于 2020-3-7 19:50
高山流水遇知音

谢谢,应该是的。当然更多的是乡当的偏爱。

快哉风 发表于 2020-3-8 09:06:01

观沧海 发表于 2020-3-7 22:31
古有文人相轻,此乃恶习。今见文人互赏,实为佳话!

所言极是。多谢支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乡党偏爱评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