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明事 发表于 2020-1-5 23:50:54

陕西民俗文化专家倡议将“biɑng”字入字典

1月4日,记者从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刚刚结束的工作年会上了解到,由该协会组织发起的“biɑng”字入字典倡议正式发布。据介绍,近年来国家相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而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基础。字圣“仓颉”根据鸟兽迹首创了汉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作为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主要从事仓颉本体精神价值、仓颉造字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汉字文化等方向的研究,并就和仓颉文化有关的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进行整理传承与研究。1月4日,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会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向记者介绍,“biɑng biɑng”面的“biɑng”字为民众所创,自产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元素有十种之多,内涵十分丰富,体现了秦人之习性和特点,省仓颉文化研究会秉着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为大众服务的态度,走街串巷收集民间资料,拜访众多文字研究家,对“biɑng”字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陕西民间已创造了含有很多文化元素的“biɑng”字,倡议将“biɑng”字录入字典、词典、辞海等工具书中。据悉,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目前正准备相关佐证资料,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递交将“biɑng”字入字典的程序。(西安晚报)

童心未泯 发表于 2020-1-6 10:01:17

{:7_884:}{:7_884:}

桃李无言 发表于 2020-1-6 10:54:40

{:7_883:}{:7_8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民俗文化专家倡议将“biɑng”字入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