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西安兴善寺腊梅
获知西安兴善寺里的几颗腊梅树开花了,我便于2019年腊月初四日,趁下午参加一个集体活动的时机,提前出发,前往兴善寺一睹腊梅盛开的风采。冬日暖阳挥洒,下午三四点钟左右,阳光明媚,断然没有隆冬时节的点点寒意。西安兴善寺里,游人如织。慕名而来的游客兴致勃勃,朝拜、上香、赏梅、闻香、拍照,把本来就香火兴旺、信徒众多、游人不绝的兴善寺烘托得更加的热闹。
西安兴善寺里共有三棵腊梅树,进门正殿东侧有一棵,花开繁茂,幽香四溢扑鼻,但因为周围有竹林和松树以及其它树木环绕,这棵腊梅并没有起游客的关注。但我一进寺门就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我寻香仔细一看,便被一茂密拥挤的一树黄色小花朵所吸引。这棵腊梅花开的十分艳丽,嫩黄浓密,在蓝天映衬下,如繁星点点。如果不是因为还有部分黄叶遮掩,她在蓝天下会显得更加的艳丽夺目。遗憾的是,其枝桠的造型与周围其它树木并无二致,从审美的标准看,并没有突出梅花的风姿,所以很多游客并不关注她。
从正殿两侧往里走,在寺庙中庭殿堂台阶前道路两侧有一对腊梅树,疏密有致,花开茂盛,看样子树龄不短,两棵腊梅树站立在道路两侧,像张开臂膀迎接香客游人的样子,她们在极力地展示自己的身姿,在两侧庙宇古建筑青瓦屋顶的衬托下,她们显得十分优雅从容,淡定而沉稳,引来无数游客围观,大家绕着两棵腊梅树,仔细观赏,驻足闻香。我也选择了好几个角度,一边观赏一边拍摄……
我陶醉于自己第一次见到这么高大的两棵腊梅树,我陶醉于腊梅傲寒的身影和独特的身姿,我更陶醉于腊梅高洁的品格和凌寒独自开放的傲骨……
我想,如果不是在寒冬腊月看到她,任平日里多次到兴善寺从她的身旁经过,却并没有注意到她,反而在这岁末年初的深冬季节,在这腊梅开花的时节,她才显得更加的优雅和与众不同。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梅花的诗篇浩如烟海,我能记得住的,最熟悉不过的是王安石的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可谓把梅的品格、韵味、身姿描绘的最为到位,为人们耳熟能详。
腊梅,顾名思义,就是农历十二月(腊月)的梅花。人们知道,腊梅是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其中之一。梅,代表着一种精神—坚强。 她的花语含义就是坚强和高雅,象征着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福,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平和。梅还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陈志岁的微型诗《梅花》这样写道:“为使与严寒搏斗之俦侪坚持下去,便把春消息透露给人。”梅花又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她的傲雪精神,她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所以,有诗云: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还有诗云: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在我看来,梅花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她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她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自然界,别的花多数都是春天才开,而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经受得住风欺雪压,越是寒冷,梅花却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可以说,梅花独居寒冬腊月万木之首,她—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几千年来,她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不移的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梅的品格与气节的赞美几乎写意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人们对梅花深爱有加。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梅花高风亮节,枝枝沧桑,疏影清雅,花色秀美,幽香沁人,花期独早。真可谓“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她被誉为花魁,“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她在人们心目中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也一直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天的到来。
2019年12月30日 {:7_875:} {:7_875:} {:7_875:}{:7_875:} {:7_883:}{:7_883:}{:7_883:}{:7_88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