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 发表于 2019-12-24 15:43:01

鄠邑看守所:严冬里的温暖

12月22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说起看守所,这个在多数人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画面肯定是森严的高墙、冰冷的铁窗,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群特殊的人群是怎么过的呢?
他们在高墙内温暖“过冬”
日前,记者来到西安市鄠邑区看守所内,冬日的暖阳,冲破了连日的雾霾,看守所里热闹的景象与第一眼看到的冰冷铁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出锅的饺子冒着热气刺激着大家的味蕾,让人垂涎欲滴,同时也驱散了冬日的严寒,让平日严肃且神秘的高墙内充满了浓浓暖意。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彰显人文关怀,缓解在押人员思亲念家的情绪,确保他们安心改造,鄠邑区看守所领导精心安排,食堂工作人员提前准备,早早地就采购好了肉类和新鲜蔬菜送进监区。负责在押人员饮食的食堂师傅和民警加班加点,经过几天的忙碌,精心制作了一顿美味的饺子迎接冬至的到来。
当日中午,一盆盆香喷喷、热腾腾的水饺分发到每个在押人员手中。在分发过程中,很多在押人员都很感动,一边接过手中的饺子一边向民警表达着感谢,“以前冬至在家时都不一定能吃上饺子,没想到在这里冬至还有人惦记着给我们包饺子,让我感到了像家一样的温暖,感谢政府、感谢所里的领导和管教,我一定努力改造、重新做人,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服刑人员王某激动地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小小的饺子却承载着鄠邑区看守所民警们大大的期望,希望通过他们的真情关怀让这些在押人员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鄠邑区看守所的民警们正是通过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感化着迷失的心灵,用无私的关爱让威严的高墙内充满阳光,让寒冷的冬日流淌满满的温暖。一封家书“爸爸,我很想你,你过得好吗?我希望你能早点回来……”这是不久前鄠邑区看守所在押人员郝某的孩子寄给他的的一封家书。 人常说,父亲是每个孩子心中的一座大山,为了保护孩子,维护父亲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郝某的家人特意隐瞒孩子,告诉他爸爸去了外地打工很快就会回来。刚开始来到所里的时候,郝某的心情非常低落,心理压力也很大,难以适应里面的生活。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管教民警经常找他谈话做他的思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开导他。在与管教的多次谈话中,郝某流露出了对家人尤其是对孩子的惦念。“从事管教这么多年,我们懂得在押人员很多时候其实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来缓解压力。而对于在押人员来说,家人的关心和鼓励是最好的良药。”鄠邑区看守所副所长王高峰说。 在收到郝某家里的信件后,管教特意在吃饺子这天将这封信交到他手中,希望能给他带来些许安慰。当着管教的面他低着头一字一句地读完了这封充满思念的家书,眼眶逐渐湿润,久久地没有说话……看完信,管教亲手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端给他,鼓励他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勇于承担错误,好好表现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也许是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郝某埋下头把饺子一口一口地往嘴里送着,眼泪却再也止不住地一滴一滴的落到了碗里。用心用情温暖迷途的心
“领导,杨某某的情况不太好,可能需要立即送医院。” “好,我马上安排,一定不能耽搁!”2019年10月的一天,鄠邑区看守所在押人员杨某某突然乏力、头晕、出汗,继而呼吸也变得急促。细心的值班民警麻兵团发现后,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所长王璞,考虑到病情危急,王璞当即决定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开设绿色通道将杨某某送往鄠邑区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入院后,杨某某被紧急转入ICU,经过一晚的全力抢救,杨某某终于脱离了危险。在随后住院的一个星期里,看守所的民警们在医院24小时轮守值班,悉心照料,直到他康复如初。出院后看守所的医生还定期为杨某某做身体检查,询问病情其恢复情况并指导按时吃药。“在我住院期间,民警为我端水送饭,所领导百忙之中还来看望,我本只是一名在押犯,是犯了错的人,大家不仅没有嫌弃我,反而给我了家人才有的关心和照顾,是他们的大爱无疆让我内心充满了阳光与温暖。”杨某某在被采访时激动的说道。 不是亲人却更像亲人,看守所的民警们本着对法律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在这条羁押罪恶的灰色地带,用无私的奉献改变着里面每一名在押人员面对人生的态度,引导这些处于人生最低谷的人走向改过自新的正路。让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基础上的一份温暖,成为巩固这个社会良性发展的牢固基石,让这群人的冬天不再那么的寒冷。(鄠邑公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鄠邑看守所:严冬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