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有“五句诀窍” 手足口病:警惕七大症状
本帖最后由 小公主 于 2009-4-11 23:16 编辑洗净手 喝开水 吃熟食 勤通风 晒衣被 陈女士问:听说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新闻报道说河南、山东已经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死了,我非常紧张。能不能帮我咨询一下相关的防治知识啊?
随着天气转暖,本报新闻热线近日接到不少家长来电询问手足口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5岁以下孩子是高发人群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
小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最初表现出来的症状多为高烧,同时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孩子在发病早期还会咳嗽,有点像感冒的症状。
只要治疗对症及时治疗,大多数病童在一周内就会体温下降、皮疹消退,也有少数孩子感染后,会并发肺水肿、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预防手足口病有“诀窍”
如果孩子接触到了带有病毒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奶具,甚至是内衣、床上用品,都会被感染,这是因为病毒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
要预防手足口病,有“五句诀窍”: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同时,应尽量少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对处于哺乳期的母亲,要经常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也要清洗乳头。
近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不少家长发邮件到互动信箱询问防范之道。记者为此采访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症状:手足口处现斑丘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患儿可发生死亡。这种病的发生与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卫生习惯不良、个人免疫抵抗力低、接触已感染病毒的人员等因素有关。该病于每年春季开始多发,4月~5月病例增多明显,5月~7月发病形成高峰。
专家指出,手足口病的特点是传播快、易流行,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一般一周内即可自行康复。只有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防范:重症病例进展快
真正的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很快,从今年的情况来看,EV71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众多的病原体中最主要的,也是导致疾病的严重程度、凶险程度最厉害的。EV71病毒主要还是危害婴幼儿,5岁以下的占了93%,3岁以下的最多。从死亡病例来看,主要还是小年龄组。
另外,手足口病的病原有20多种。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皮疹不典型,有的人皮疹只是在手上、脚上几个皮疹,而不像普通常见的手、足、口全部都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漏诊。
对策:七条特征早掌握
早发现、早诊断,能够对降低病死率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当出现: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或低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等七条特征,就要引起重视,送到定点医院去进行治疗。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指出,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这15字口诀。在疾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孩子病了,要及时就医。 :funk::funk: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