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生 发表于 2010-11-14 12:16:03

颈椎病引发的眩晕症

颈椎病引发的眩晕症状http://www.jk789.com/xh/webedit/uploadfile/200582411540641.JPG
眩晕,是一种受到某种刺激而导致血管神经产生激惹现象的临床综合征。由颈椎错位压迫椎动脉,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或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沿一定方向转动或自身天旋地转、恶心欲吐、不敢睁眼,头重脚轻等。(一)临床表现1.症状(1)眩晕:为首发症状,有时为早期的惟一症状。眩晕可表现为旋转性、摇摆性等,眼前发黑、头重脚轻、肢体发软,同时伴有复视、眼震、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头部活动和姿势改变使眩晕加重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点。(2)头痛:椎——基底动脉缺血时,引起侧肢循环血管扩张,导致血管性头痛,表现为搏动性,多位于枕部、枕顶部或颞部,位置较深。常伴有恶心出汗等,严重时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听觉和视觉障碍。2.体征颈部活动受限,局部肌肉紧张性增高,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硬结,还可发现棘突或横突的偏移,转头时可听到摩擦音,并可出现眩晕加剧。3.临床检查(1)X线片检查:正位片注意钩椎关节及间隙是否对称,有无椎体的倾斜、旋转造成的关节错位、骨质增生及椎间隙的狭窄等。侧位片椎间隙狭窄,椎体滑移,小关节移位,椎问孔改变以及项韧带钙化等。(2)其他检查:如椎动脉造影、脑电图、脑血流图等。(二)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1)多发作性或慢性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吞咽困难以及枕部不适、僵硬、疼痛等症状,颈部活动可使症状发作或加剧者。(2)多发生在中年以上。颈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包块,或棘突、横突偏移。(3)仰头或转头试验阳性。(4)颈椎正侧位片有异常变化,椎动脉造影有梗阻现象。2.鉴别诊断(1)美尼尔氏征又称为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内耳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它发作突然,一般持续3~5天;间歇期无遗留症状;发作时常与刺激性因素有关,如光线、全身活动时加重;严重时常伴有头痛、耳鸣、面色苍白、大汗、呕吐等症状;检查时一般无颈部症状与阳性体征。(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较常见,常与头部外伤、耳病、噪音性损伤,及药物中毒等造成的内耳隋圆囊的耳石变性、移位有关。,鉴别要点为:多见于45~60岁妇女;睁眼可查出位置性眼球振颤;眩晕有周期性特点;某一体位可造成眩晕,改变体位则眩晕停止,这是本病最典型的特点;颈椎和x片无明显改变。(3)大脑(颞叶)中枢型眩晕鉴别要点为:听觉与平衡同时障碍;自发性眼震并具有位置性特点;可能出现运动性失语;视野缺损,常发生于上1/4视野区;颞叶癫痫发作,发作前后有严重头昏。(4)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常由于锁骨下动脉的一部分感染、动脉硬化、外伤及先天性畸形等造成不全性或完全性闭塞。当患侧上肢活动或用力时,引起患侧椎动脉的血流逆行,以供应患侧上肢的需要。此时可引起椎一基底动脉和上肢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如眩晕、视觉障碍、上肢无力、发沉、疼痛及发凉感。对诊断有较大帮助,可与颈椎性眩晕相鉴别。患侧上肢的血压明显低于健侧,收缩压可相差20mmHg(2.66kPa)。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在患侧锁骨下动脉处可听到血管杂音;症状的出现可因患肢的活动而诱发或加重,而与颈部活动无关。(三)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往往一次就可痊愈,只要解除了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压迫或刺激,症状即可解除。但要求拇指触诊准确无误,复位彻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2.特效点穴治疗(1)外关:位于前臂背侧面桡、尺骨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2)足临泣:位于足背第四趾与第5趾之间。将手指往上移动,自然停下的地方即是穴位。(3)中历兑:位于第二趾,趾甲边缘近端的中央。3.锻炼与调理(1)按摩颈椎:右手按左侧颈椎,左手按摩右侧颈椎,每次按摩5~10分钟。(2)自我点穴:双侧风池、太阳、翳风、听宫、听会、内关、合谷等。(3)自我转头:前屈后伸9次,坐稳闭目先缓慢左转9次,再右转9次,最后梳头9次。每天坚持做1~2次,可获奇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颈椎病引发的眩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