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民间公益组织面临解体 活动遇尴尬【华商网】
“电力工程师,小老板,瑜伽教练,出租车司机,大学生”,当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群体走到一起时却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公益志愿者”。在整个陕西省,公益志愿者的人数以十万计,分散在各个大小不同的公益团体中,然而,这些自发的慈善公益组织的处境却令人堪忧,一些曾具影响力的组织已解体或陷入停滞状态,无法正式注册资金让陕西民间公益组织面临解体。民间公益组织:找不到主管单位,无法注册
“现在民间公益组织要想成为正式团体,必须要有主管单位,但是我们找不到主管单位,就没有办法在民政局注册,只是一个非正式的组织。作为非正式的组织,我们没有公章,没有权威部门的承认,社会上的捐款和捐物我们没有办法接受,企业也没有办法和我们开展广泛的合作或者直接加入我们。”孔斌是西安公益联盟的发起人,7月3号,他在西安论坛发了一篇4000字的帖子,呼吁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进行扶持,尤其是希望政府开放注册资格“必须要有主管单位”这一限制。
几天前,他领导的团队刚刚遭到了西安市慈善协会的“挂靠”拒绝。
西安公益联盟下一步准备再去找西安市残联。然而孔斌觉得,由于很多机构已经有自己的志愿者团队了,出于不愿多负责任的考虑,很难会有机构愿意给公益联盟一个正式的身份认证。
公益组织处境:无办公地点,很多组织瘫痪
没有办公地点,靠QQ群联络
在西安公益联盟里,大家都以网名相称,7个QQ群共有三四千人,由于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志愿者们将网络作为主要的交流和组织平台,活动组织者将下一期的活动安排发布在自己的空间日志里,留下具体负责人的QQ号码和电话,这便算是正式通知了。“有的时候要存放物资,就放在我公司的办公室里。”网名“蒲公英”的成员在高新区有一个小公司,作为西安公益联盟 “物资仓储地”,“有的时候大家必须要见个面谈谈事情,也可以来我公司,我们没有专门的办公室。”
而“有正式办公场所”也是民间团体注册的要求条件之一,“这都好办,曾经有一个志愿者愿意专门给联盟在自己公司设一间办公室来解决这个问题,”孔斌说。
“志愿者”经常遭遇被误解
在这个普通百姓对于 “志愿者”和“公益事业”了解还非常不足的背景下,孔斌带领的志愿者们经常遭遇被误解的尴尬。
“红豆”是西安市公益联盟的元老之一,她告诉记者,即便是志愿者帮扶的对象,也会有人对这个没有正式身份认证的团体发起质疑,甚至怀疑其动机。“那时我们刚开始开展社区互动,一户人家父母双方残疾,我们前去表示愿意帮助他们定期做家务,对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钱吗?’”。
由于不是一个正式的机构,就没有办法设立专门的岗位聘用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组织管理,大家都是一边要忙自己的工作生活,一边来做公益,既废时间又废钱,还有可能影响和家里的关系,所以,很多志愿者中途就都退出了。
借钱做公益,不堪重负退出
“我那时只是个大学生,为了维持麦田计划陕西分社的运转,想尽办法向家里要钱,实在没有借口了,就只能跟同学借钱。”曾经麦田计划陕西分社的发起人严文,如今已经在陕西一家媒体工作了,2007年的时候,他还是思源学院大三的学生,靠着千辛万苦争取到的几千元赞助,开展了第一次公益活动。“2008年六月,我实在借不到钱了,坚持不下去,办了最后一次资助蓝田一个贫困小学的活动后就停止了麦田计划的活动,直到2009年才又陆陆续续开展。”“我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去做麦田计划了,团队也处于停滞状态,对于纯民间的公益组织来说,一人不动便全盘不动,团队负责人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组织的命运。”
公益志愿者:相信西安公益事业的光明前景
谈到西安公益事业的前景,无论是孔斌还是严文,都认为,虽然经历着寒冬,西安市公益事业的发展前途还是比较光明的。
严文说:“西安现在已经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那么发达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必然的要求,同时,世园会也即将开幕,对于志愿者有着大批的需求,必然会促使对于公益团体扶持的相关政策出台。
而且新的《慈善法》也即将出台,我们对其抱着很高的期待,无论是作为曾经的公益组织负责人,还是一个平日实践中的志愿者。”
孔斌说,他将考虑在工商局注册成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不过那样的话,我们所收到的每一笔全款都要缴税,但是,这是目前除了等待之外唯一的办法。”
■声音
西安还没有上海式的公益组织“孵化器”
西安市慈善协会:
社团没有权利成为民间团体的主管单位
对于拒绝西安公益联盟的靠挂申请,西安市慈善协会的解释是,其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团体,没有权利成为民间团体的主管单位,同时,自己主管下已经有志愿者团体存在并且开展公益活动了。
陕西省慈善协会则认为,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必须先确定自己的援助主体,在此基础上才好寻找相对应的业务主管单位,“比如说,主要是协助残疾人,弱智儿,就可以找残联去靠挂。
团市委:
不具备合适的环境来搭建这样的平台
记者在走访西安本地的公益团体过程中,也曾听说中国共青团西安市委将推动组建专门的公益组织领导工作小组,用于扶持民间团体的发展,然而,团市委否认了这样的说法。
团市委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并不具备合适的环境来搭建这样的平台,“最主要是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毕竟光靠志愿者个人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上海“公益组织孵化器”
200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简称NPI)成立,这个被称为 “公益组织孵化器”的组织,采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兴办、民间管理、政府和公众监督、民间受益”的模式,将处于艰难困境之中的各种民间公益团体“孵化而出”。实力弱小的民间公益组织,在“孵化器”里可以获得免费的场地,设备,对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最重要的是,NPI将会协助被孵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沟通,促进其注册成为具有正式法律地位的民间组织。 还是义工这样的词汇没深入人心,这方面的报道太少,前天,在公交给一老大娘让了下座位,被她认为有目的,动机不纯,一路骂咧咧的说,说我“笨蛋,有座位不做,喜欢站者” 人在他乡 发表于 2010-8-21 03: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是义工这样的词汇没深入人心,这方面的报道太少,前天,在公交给一老大娘让了下座位,被她认为有目的,动 ...
下次遇见这老太太,直接抢她座位,看她还说什么! 这个社会呀,做好事难,弄得人都不敢~~~,唉 当大家还在提防偷蒙拐骗都力不从心的时候,还会有人相信善举吗?你可以做出善举,但是没人再相信善举。就这么简单。 {:4_9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