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美食)牛肉糊饽馍—我的不了情
本帖最后由 靳应禄 于 2014-8-10 08:02 编辑(关中美食)牛肉糊饽馍—我的不了情 196X年,生产队一头老牛累死,我们家分了几斤肉。那时候,我们家乡不但没有蜂窝煤,而且连生活用煤也没的供应,做饭、取暖依然是老祖先传下来的传统,烧柴禾,好在麦草、苞谷杆、苞谷芯、棉花杆不缺,只是辛苦些。不过平日做一顿饭,个把小时足矣,这煮牛肉嘛!烧的是硬柴(即劈柴),起码需一个通宵。煮三斤是煮,煮十斤、八斤也是煮,于是,我们三家便合起来一起煮——让我最难忘的是因为有熬就的牛肉、骨头汤,我们吃了一顿香味十足的牛肉糊饽馍。何谓牛肉糊饽馍?就是牛肉汤煮馍。说是馍,实际是烙饼,是特制的烫面烙饼,用料是麦面——说特制,是指用开水烫面,揉匀后摊成筷楞厚的薄饼,文火烙至七成熟,切成筷楞般宽、寸许长短的的条状,均匀地撒少许淀粉或干面粉于其上,如煮面条般入锅煮熟,滴入香油,佐以香菜、蒜苗、姜末、油泼辣子,香味诱人。其香的主要原因是加有诸多调料的牛肉、骨头汤;其次,食起来筋道的烫面饼,由于表层黏有一层饱含香味的面糊,不但有效地增加了饼的耐煮性,而且增添了滑、爽、香的口感。 参军到部队,我有幸当了给养员,改善伙食是我的份内。开头是连队给养员,不时做一顿牛肉糊饽馍,十分的受欢迎。后来,我被选调到卫生队,依然是给养员,条件比连队优越,也就是说,我不仅把牛肉糊饽馍做到了极致——所谓极致,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优质,而且成了固定不变的食谱。 几年前,我们两口给女儿带小孩,有一个周日去游玩,回到家已是中午时分,大家的一致意见是吃煮馍,不同的是他们都主张进饭馆,我主张回家自己做——只要我在家,饭自然是我来做,而实话讲,我做饭绝对是行家里手。我明白,他们是不想让我辛苦,其不知我向来视做饭为快活事,我甚至发了火他们才让了步的。那天,我让女婿把着表,我做了一大锅高档次的牛肉糊饽馍,仅用了半个小时,一分不差。速度如此之快,一是养就的军人作风,二是因为有日前煮好的牛肉和汤,在和面的同时我就打开两个火,待水烧开,饼子已烙好、切就,煮饼的同时,炝锅爁菜,饼熟菜好。时他们才洗罢脸换了衣服,一嚐比饭馆的味儿还好,真材实料嘛!算了一下,成本充其量是饭馆的三分之一。
靳兄,看了你的帖子,也勾起了我的回忆···你说的做法,和我的经历及记忆一样。那些年月,能吃到这样一顿煮馍,真是不易!关键是肉的来源,要么是生产队死了老牛,要么时家中意外死了老母鸡;除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和夏末初秋的“过会”,否则是没有机会闻到肉香味的···感谢您用文字将这种感受还原,让我分享一次四十多年前的美味······ {:1_1:} 好厨子都是男人!:lol
靳师你真是“文武双全” 呀不知你的事情(余下的事)处理的怎样了还是不追究了? 很香,不过我记得应该叫 糊锅馍! 谢谢各位青睐。{:soso_e183:} 渭丰村夫 发表于 2014-8-14 11:35
很香,不过我记得应该叫 糊锅馍!
有这么叫的。但我觉得叫糊饽更切贴。欢迎讨论。{:soso_e183:}{:soso_e181:} lvzhou 发表于 2014-8-11 16:12
靳师你真是“文武双全” 呀不知你的事情(余下的事)处理的怎样了还是不追究了? ...
“文武双全”不敢当,喜欢琢磨倒有一点。
关于我冤狱一事,相关部门都说不该自己管,好在户县法院接了我的两份诉状 ,一份是诉户县公安局的错拘;一份是诉户县信访局和余下镇非法拘禁。好在户县法院接了诉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