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er 发表于 2013-10-3 07:57:37

余下镇名由来略论

余下镇名由来略论       余下得成一镇,当追溯至一九五四年,原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于此始兴建国营八四五厂(即今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及其所属发电厂,此项建设于一九五八年基本完成,故余下得成为“余下公社”,而随着社会政治环境之变迁(或可说“大跃进”运动的结束),一九六五年余下独成一镇至今。故可说余下之成镇,与八四五厂之建立密不可分,彼八四五厂之建设为余下镇奠定了大体的规模与发展之趋向。其所附属之诸部门则实为余下经济基础。
       而究其最为重要之特征有三:其一,时八四五厂诸多工人,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地域,故在余下建镇之初实际上是经历了一场“地域文化大混合”的运动,造成了余下镇风俗与户县境内其他乡镇略有不同,这一点在语言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而实际上这种文化混合运动从未停息,至今余下与其他乡镇之风俗已经大体上趋同。
      其二,余下之成镇并非由自然发展演化而来,实是一种计划,这种计划之中的建设也使余下的基础设施水平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相对于户县其他自然发展形成之乡镇来说是较高的。但是在从某种意义上讲,余下镇数十年间的建设属于一种“倒退”的建设,譬如:余下很早以前便建立了完善的沼气应用系统,这其实与现在进行的天然气系统的建设同出一辙,而余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却将晚上的清洁能源应用系统拆除。以此可以说明,这样一种“倒退”的发展的深层原因,实际上是其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脱节,也造就了余下镇这种独特的发展趋势。
      其三,地域风俗的隔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前,使得余下镇居民(尤其是八四五厂工人)。总体而言,长时间地怀抱一种优越感,此种优越感或隐藏极深,或被一些浅薄之徒无限放大,这是值得反省的,而随着惠安化工厂的衰落,这种优越感会将越发苍白。
      综上而言,余下之成镇,并非一种自然发展的形成,实际是得益于国营八四五厂的建立,其中心规模在建厂之初便以确立,后虽在设施上屡有更新添附,而规模大体未变。故余下镇实际上为一“现代”意义上的乡镇,其单纯作为一现代行政区划而存在,而不复有古时“军镇”的可能,此外余下镇所处,在太平河,涝河之间,南倚终南山,北望渭河平原,是为一开阔平原地带,无要塞关节之处,亦可佐证排除其“军镇”之可能。
      而在八四五厂尚未建立之时,余下实为一人口不过千人的小村庄,余下一词得名即源于“余下村”,而是村何以得称“余下村”,据户县地名办公室资料记载,唐天复四年(公元九零四年)李克用被封为晋王,曾来此地,故名“御下”,后人为书写方便写成“余下”。此说却有一种历史的浪漫,赋予余下以历史的底蕴,而其疑点颇多,不足以成为余下地名由来的“信史”。而其诸多疑点均集中于后晋主李克用,于天复四年是否有可能在余下一带活动。
      据《新五代书》记载:天复元年,全忠封梁王。梁攻下晋、绛、河中,执王珂以归。晋失三与国,乃下意为书币聘梁以求和。梁王以为晋弱可取,乃曰:“晋虽请盟,而书辞慢。”因大举击晋。四月,氏叔琮入天井,张文敬入新口,葛从周入土门,王处直入飞狐,侯言入阴地。叔琮取泽、潞,其别将白奉国破承天军,辽州守将张鄂、汾州守将李瑭皆迎梁军降,晋人大惧。会天大雨霖,梁兵多疾,皆解去。五月,晋复取汾州,诛李瑭。六月,周德威、李嗣昭取慈、隰。二年,进攻晋、绛,大败于蒲县,梁军乘胜破汾、慈、隰三州,遂围太原克用大惧,谋出奔云州,又欲奔匈奴,未决,梁军大疫,解去,周德威复取汾、慈、隰三州。
       四年,梁迁唐都于洛阳,改元曰天祐。克用以谓劫天子以迁都者梁也,天祐非唐号,不可称,乃仍称天复。
       五年,会契丹阿保机于云中,约为兄弟。
       可知,唐天复四年,李克用大致的处境是,忙于抵抗梁的讨伐,且战情及其不利,以至于“欲奔匈奴”,而关中地区实际由梁控制,故李克用在天复四年是绝无可能,在余下地区颇具闲情逸致的观赏山川美景的,况终李克用一生,后晋并未实际建立,其如曹操一般是由儿子追立,在其时又何以用“御下”?故“御下”一说恐只是余下村后世某位贤达,为寄托一己对故乡之热爱,附会而出,而不可信。
       而历史上,一地之命名,或以重大影响之事件(如酒泉),或以著名之景观建筑(如草堂镇),或以地理形势(如洛阳),或以皇室祈福寓意(如西安,北平),而余下镇恐怕难有重大影响之事件,也未尝听闻有著名之景观建筑(唐时户县之南实为皇家狩猎之处,唐书多有记载,在所不论),也不太有可能有皇家祥瑞祈福之意,故余大胆推测余下之得名,是以其所处地理位置而得之。
       “下”在渭河南岸所指代,即为“北”,因渭河平原,南接秦岭山脉,南岸地势,由南至北逐渐降低,故“下”即为“北”,譬如:黑河东岸,有上黄池与下黄池,楼观镇东北有上河湾与下河湾,石井乡有上庄村与下庄村,长安区有上北良村与下北良村,太乙宫镇北有上湾村与下湾村等,其中带“上”者,均处南,而带“下” 者,均处北。
       而余下村所处正南,即是终南山诸多峪口之一的潭峪口,故余以为“余下”实际上应为“峪下”之简化,其所代实际只为其所处地理形势,或许在古时,余下村附近可能有从潭峪口而出的溪流经过,而另有“峪上”一村,而地癖之处,水文地理资料难寻,而无从考证,只能作此推测以供后来贤达批驳指正。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夜于家中



周小梦 发表于 2013-10-9 22:15:42

学习了,谢谢您!

秦镇驾校 发表于 2014-1-2 19:09:09

论坛上应该多一些这种帖子

魔炎剑心 发表于 2014-1-4 23:54:35

学习 顶一个

闲人 发表于 2014-1-5 11:13:02

感谢楼主全面详尽地介绍。

shanyu 发表于 2014-1-22 22:59:21

支持理性思考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下镇名由来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