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过后,蒜价何时低头 记者探访大蒜之乡中牟
“大蒜终于便宜了,回来买一点儿。” 1月28日一早,家住南阳路的苏阿婆送孙子上幼儿园,瞥见路边蒜贩的小黑板上写着“3块9一斤”,苏阿婆不由加快了脚步。但现实让苏阿婆失望,“3块9一斤的大蒜”不仅个头小,而且大多出了芽。“还以为便宜了呢,原来都是些垃圾货。”捡了半天也没挑出几个,苏阿婆小声嘟囔。“大娘,这价钱的蒜能有多好啊,你知道好蒜涨到多少钱一斤了吗?”蒜贩回应道。
1月28日,看到苏阿婆买蒜一幕的记者,带着蒜贩这个“问题”,深入我国大蒜生产基地之一的中牟县进行了一番探访。
晚报记者 左赞 胡审兵
大蒜到底涨了多少?
一进入中牟,记者就听到了该县坊间流传的一个说法: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该县一名蒜商仅靠倒蒜,短短一年间就狂赚了2000万元。
1月28日下午,中牟县冷藏保险协会会长刘少臣告诉记者:“去年的蒜价称为‘暴涨’,一点也不为过。”
刘少臣介绍,以直径为6厘米的一等冷藏蒜为例,2009年3月底时,其出库价即批发价每吨200~300元,从4月11日开始,蒜价开始毫无征兆地启动,每吨猛然涨了将近100元。此后,蒜价一路高企:2009年6月,每吨700余元;8月,每吨1200元;11月,每吨4000元。而到了年底,则狂飙到了每吨7000元,并在这个价位企稳,且一直维持到目前。
“这么多年,第一次见蒜这么疯涨,2006年时,一等冷藏蒜出库最高价位达到过每吨7000元,但只维持了十多天就回落了。这次真是历史罕见。”刘少臣感慨。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短短9个月间,中牟大蒜价格狂涨了22倍。
与此同时,得到证实的还有坊间的那个传说。“那人是中牟本地的蒜商,在冷库存的2008年的蒜,到去年年底,5000吨全部出手,两千万就到手了。”
疯涨之下蒜农得利多少?
“大
蒜价格2008年大跌和2009年大涨,都很罕见。” 1月28日上午,在中牟大蒜主产区——官渡镇店李口村,蒜农王绍武告诉记者,平常年份每亩地的干蒜产量在2000至3000斤,而2009年由于受年初寒流的影响,平均每亩的干蒜产量只有1500斤,大蒜减产直接导致价格上涨。
说起近年来大蒜收购价格的波动,王绍武回忆说:正常年份每斤干蒜的收购价格为1元左右,2008年时曾下降到每斤一两角钱的低价位。2009年5月底大蒜刚收获时,半干的大蒜收购价格为每斤0.4元;到了六七月份,干蒜的收购价格开始一路狂飙,在8月20日前后价格达到顶点,直径6厘米以上的干蒜收到了每斤2.4至2.5元。
“不过,价格涨得虽然疯,但真正卖到高价位的蒜农并不多。”王绍武说,去年,他们村1/3的蒜农在收购价格每斤三四角时就都卖光了,在高位卖出的蒜农少之又少。
对于大蒜价格的涨跌,该村村民赵金祥也深有感受。“去年5月底,每斤已经涨到了三四角钱,已经比2008年的价格高很多了。”
赵金祥介绍,不包含蒜种的话,一亩地需要300来斤蒜种,需要施肥的费用在300元左右,每亩地的地膜费用为30多元,再加上浇水、冲农药的费用等,正常年份一亩大蒜的种植成本在1000元左右。蒜种一般都是自己家里蒜收成后,挑选保留,一两年换一次蒜种。
“2008年时蒜种每斤三四角钱,2009年蒜种涨到每斤2.7至2.8元了,由于去年大蒜价格高,很多蒜农把蒜种都卖了,没留种子。”赵金祥说,大蒜收购价每斤在1元以上时,种植大蒜才划算。
是市场规律还是人为炒作?
与城里大小市场流传的关于大蒜的各种说法不同,在中牟恒大冷库,记者感受到的是一种平静。
提及蒜价缘何暴涨,刘少臣给出了解释:主要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物以稀为贵,大蒜也不例外。”刘少臣说,2007年时,蒜农卖蒜的价位为每斤1元钱左右,2008年每斤突然跌到了三四角,所以到了2009年,大家都不种了。“蒜贱伤农”直接导致当年全国大蒜产量减少了50%~60%。同时,全国大蒜冷库库存量也从2007年的900万吨、2008年的600万吨锐减到2009年的300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和库存量骤减,在种植成本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大蒜价格暴涨的态势,属于市场正常的周期性波动。”
“不过这势头确实有点儿吓人。我在每吨600元的时候收了3000吨,在每吨800元时全部卖了,没想到最后能涨这么疯狂。也没什么后悔的,2008年时亏得吐血,看到回本了就赶快出手了。”说这话时,刘少臣一直笑呵呵的,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踏空”,“当然也不排除甲流的影响,‘大蒜能防甲流’的说法对大蒜价格的上涨也有些影响。”
对此,也有不同意见的存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交易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蒜价格快速上涨,不排除一些“热钱”的介入。目前,已经有众多国外的蒜商在中国直接设立收购点,他们以低价买入,自然想要推高价格,以达到牟利的目的。
今年大蒜价格会不会便宜?
“收大蒜简直像赌博,谁也猜不准、看不清第二年大蒜价格的好坏,一旦赌错了,就会赔钱。”在王绍武和赵金祥这些蒜农看来,他们的经验主要来自自己的常年劳作。“像2009年底冷得过早,现在你到地里看看蒜苗,长势都不好,按说这时候都应该遮住地了,但现在还没有。同时,由于2009年蒜价高,不少蒜农把蒜种都卖了,而再从市场买蒜种种植很不划算,造成2009至2010年度的大蒜种植面积也不高。”王绍武说。
而赵金祥表示,即使没有这些因素,如果到了今年五一前后出蒜薹的季节,温度上不去、仍然冷的话,还会影响大蒜产量。由此,蒜农们认为,今年大蒜的价格还不会便宜。
对此,刘少臣表示赞同:“大蒜很有可能已经告别每斤几角钱的时代了。”
如何化“暴涨暴跌”为“细水长流”?
回首2009年疯狂的大蒜价格,让人瞠目。那么如何化“暴涨暴跌”为“细水长流”,既不“蒜贱伤农”又不“蒜贵伤民”呢?
刘少臣认为,要避免大蒜价格大幅起落,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切忌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发展生物工程,大力扶植有机蒜的种植。此外,推行“订单农业”也可以有效避免产销脱节的情况。“目前,中牟大蒜还存在‘分级不细、加工粗糙’等瑕疵,但中牟大蒜品质好,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升级,将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刘少臣说。
页:
[1]